查看原文
其他

当董卿和陈数《朗读者》同框上热搜:一个人就是要活成一支队伍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刘瑜《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朗读者》第六期,请来了陈数。当优雅知性的气质女神陈数和董卿同框,大家真的被这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优雅、笃定、淡然的气质所感染,以至于节目刚结束就上了微博热搜。


      陈数讲述了一段自己在中戏读书时的经历,说她在表演上开窍,源于老师让他们用一件物品贯穿人生的四个阶段。她想到的是口红。



      陈数说,童年的时候,是好奇,会走进妈妈的化妆间,模仿大人的样子给自己涂上口红;



      年轻的时候,是期待,会为了爱的人很精心很仔细地描自己的唇;“到了中年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看着镜中的自己。”



      当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接踵而来,那一定是你最怕的时候,所以,陈数朗读了一篇流传甚广的经典散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选自刘瑜十年畅销作品——《送你一颗子弹》。


      “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从儿子大象那里,陈数明白了何为无条件的爱,也收获了爱的反馈和感动。


      这已经是《朗读者》第二次选择刘瑜的作品了。早在《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时,张梓琳就曾深情地朗读过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


      或许,董卿和陈数,到了如今这个年龄和这种状态,都更懂得刘瑜的那一句: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


      唯有如此,才能活得像一支队伍,才能进入不怕的状态,从容面对人生的千变万化,一路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甚至敢于主动拔高人生的难度。



      或许正是因为一种“笃定”的美,陈数和董卿一同框便上了热搜,而这种美,同样写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作者刘瑜的脸上。


      刘瑜是谁?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副教授。


      身为一名女博士,刘瑜不掉书袋,也不卖弄学识,不上电视节目,不玩微博,不写公众号,但这不妨碍她是一个让人亲近的作者。


      有人这样评价刘瑜和她的作品:


      “刘瑜太有灵气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三言两语便能击中要害,她把细腻的儿女情长、鸡毛蒜皮揉进苍茫的英雄气概当中,把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琐碎融汇进纵横捭阖的政治社会里,柔中带刚,天真活泼,成熟通透。”


      读过刘瑜文字的人,都会爱上她。因为她的语言轻松诙谐,处处充满着智慧,还不乏真性情,从她的文字里,你会找到想认识的自己。


点开视频,来欣赏陈数朗读刘瑜的作品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92qlwc59&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刘瑜


      前两天有个网友给我写信,问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


      我说我没什么好办法,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克服过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


      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说昨天一天我都干了什么吧:


      10点,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关于明史的书看完。下午1点,出门,找个coffee shop,从里面随便买点东西当午饭,然后坐那改一篇论文。期间凝视窗外的纷飞大雪,花半小时创作梨花体诗歌一首。


      晚上7点,回家,动手做了点饭吃,看了一个来小时的电视,回e-mail若干。10点,看了一张DVD,韩国电影“春夏秋冬春”。12点,读关于冷战的书两章。凌晨2点,跟某同学通电话,上网溜达,准备睡觉。


      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


      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孤独的滋味当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同样重的东西,你第一分钟举着它和第五个小时举着它,感受当然不同。孤独也是这样,偶尔偷得半日闲自己去看一场电影,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后果当然完全不同。


      我以前跟一位曾经因为某政治事件而坐过牢的朋友聊天,他描述那几年被单独关押的生活,这样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说得可真确切。


      我曾在日记里大言不惭的写道:出于责任感,我承担了全世界的孤独。


      我的意思是,我不但孤独,而且我的孤独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太女人;在学者里面太老粗,在老粗里面太学者,在文青里面太愤青,在愤青里面太文青,在中国人里面太西化,在外国人里面太中国……我觉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间,很可能是为了做一个认同紊乱的心理实验。


      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兴趣一望无际的人。这句话的谦虚版说法是:很难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神经错乱的人。


      有时候也着急。我有幸生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没有吃过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经历过的痛苦中,没有什么比孤独更具有破坏力。这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冲突、枝繁叶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还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总是需要通过碰撞来保持。


      长期的孤单中,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成其为问题,你时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个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黑。


      总之你会担心,老这样一个人呆着,会不会越来越傻?


      好像的确是越来越傻。


      但另一些时候,又惊诧于人的生命力。在这样缺乏沟通、交流、刺激、辩论、玩笑、聊天、绯闻、传闻、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没有任何圈子,多年来仅仅凭着自己跟自己对话,我也坚持了思考,保持了表达欲,还能写小说政论论文博客,可见要把一个人意志的皮筋给撑断,也没有那么容易。


      “忍受的极限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让我告诉你,忍受是没有极限的。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们彼此可以对话。


      你还可以学习观察微小事物的变化,天气、季节、超市里的蔬菜价格、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说真正——打量它。


      当然还有书、报纸、电影电视、网络、DVD、CD,那里面有他人的生活、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音乐的美、知识的魔术、爱的可能性、令人愤怒的政治家……


      我们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穷尽这些道理、美、爱、魔术的一个小指甲盖,怎么还能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


      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是说,它是自由。


      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叫《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为我还挺结实的。总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总还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数到“九”之前重新站起来,再看到眼前那个大海时,还是一样兴奋,欢天喜地地跳进去。


      在辽阔的世界面前,一个人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当罗素说知识、爱、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动力时,我觉得简直可以和这个风流成性的老不死称兄道弟。


      因为这种幸运,我原谅自己经受的挫折、孤单,原谅自己的敏感、焦虑和神经质,原谅上帝他老人家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谅他让我变老变胖,因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孤单寂寞怀才不遇举世皆浊我独醒而深深叹息的话,那么让我告诉你,你买不到那个彩票的,别再把你时间的积蓄两块、两块的花出去,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


      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身无分文而腰缠万贯。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刘瑜作品中的这些话,哪一句让你心动?


01.


而我觉得,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


02.


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03.


据说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对方能带给你什么,而是因为你就是欣赏他的美好。


04.


人为了避免痛苦,总是可以创造出无穷的道理。


05.


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


06.


漂浮着他人眼光的世界是多么的油腻啊。


07.


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从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笑得甜甜蜜蜜,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三年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08.


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09.


如果要给美好的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10.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11.


也许,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是我认识的人中,唯一不可归类的人。唯一不需要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的人。唯一不被流行的情绪传染得感冒了的人。他们恐惧孤独,所以需要一个圈子。但你就在你自己的角落里,远远地,雕刻你自己的时光。而我,就这样远远地眷恋你。我可怜吗?我还觉得我可喜可贺呢。


12.


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边,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的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13.


很多时候冲动是一种快感,而另一些时候,远离则是一种操守。


14.


尊严这个东西,其实是和欲望成反比的,你想得到一个东西,就会变得低三下四,死皮赖脸,而当你对眼前这个人,这件事无动于衷的时候,尊严就会在你心中拔地而起。



15.


我想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这种追问的精神,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


16.


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了一种现代生活的强迫症了呢,人人都赶着看急诊。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


17.


前两年,我纠结于很多奇形怪状的人际关系里,后来我发现这些人和事消耗了我。他们带来无止境负面情绪,这些负面能量让我对自己失望,对未来失望,现在我才意识到,他们曾经消耗了我的理想,消耗了我对生活的热情,所以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做消耗别人的人。


18.


拒绝反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导致的往往是苦难的死循环。


19.


世界上有一种强权,“虚弱得只剩下暴力”。


20.


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